大年初二.藕思(象山慶’23.1.23)
看了一部反殖民的影片,片中的英雄說:「我們的尊貴,不由於血統、土地與抗爭,而來自於對神 (真主)的信仰。」是的,我們生為人的珍貴與尊嚴,並不是「天賦人權」「性本自由」「生而平等」之類世間價值的假設,或由於民族的認同、文化的歸宗,及存在之證明……..;事實上,出生於三界的「人」道,多半是煩惱深重的業報身,由無明而起種種貪愛執著,令人三業受縛而不得自主;而娑婆五濁的共業,又強化了諸惡的習染,加重了身心的苦迫,如是惑業苦的輾轉增上,幾乎隨時活在焦慮不安的陰影下,渴求有一刻的無畏、一分的清涼,也不易得;自我就亂七八糟了,人際更不知所云;這樣的人生,似乎有些苟且、迷茫,而美其名曰隨性、當下;這一切的言詞修飾,只為了遮掩內心的空虛與無奈。
《雜阿含經》:「無明覆,愛緣繫,得此識身。內有此識身,外有名色,此二因緣生觸。……彼無明不斷,愛緣不盡,身壞命終,還復受身」。《法華經》卷二:「諸苦所因,貪欲為本;若滅貪欲,無所依止。」楊無為〈十疑論.序〉:「愛不重,不生娑婆;念不一,不生極樂。」你我出生於娑婆,就由於「無明」的隱覆,而妄生「愛/取」的活動,是未來苦果的因,「業力」含攝在「愛/取」支,愛/取攝在「行」支。《廣論》云:「昔行於識,熏業氣習,次由愛/取之所潤發,引生後有。」因此,元.中峰國師《淨土詩》:「塵沙劫又塵沙劫,數盡塵沙劫未休,當念只因情未撇,無邊生死自羈留。」
對念佛人而言,如此愚惡煩惱的人生(機),若有一絲一毫的尊貴,是因為感應了多劫以來阿彌陀佛的呼喚,而現前一念信受,切願往生,從此無疑無懼的相續稱名,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而得生極樂淨土,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,乃至成佛而廣度眾生。這是阿彌陀佛本願之功德,加持於念佛眾生,是無上無比的尊貴,真實而非妄想、恆定而非無常,不是娑婆人間之業報與修行之所能思或議。清.張師誠《徑中徑又徑》:「自障者莫若愛,自蔽者莫若疑。但使疑、愛二心,了無障礙,則淨土一門,未始間隔。」「於世緣未能割斷,愛情牽曳,即妄念紛飛;有所好樂,固為愛,忿懥憂患恐懼,亦由愛而生。心不能正,職此之由,縱有平時覷破,而臨事難免動心,以致淨功無成,良可嘆惜。」
友人說:「我們若沒有太多慾望,就不必活得那麼辛苦。」學佛人亦如此,若單純為了今生得離苦、得解脫,而沒有太多知識上的好奇與諍論,那麼,「信願念佛,往生極樂」,就是最簡易而直截的法門;一心稱名而佛光攝取,則平生業成,得不退轉,如《往生論註》云:「三界繫業,畢竟不牽。則是不斷煩惱,得涅槃分,焉可思議?」又如印光大師<覆鄧伯誠居士書二>云:「果能生死心切,信得及,不生一念疑惑之心,則雖未出娑婆,已非娑婆之久客;未生極樂,即是極樂之嘉賓。」這才是無價的信仰,尊貴的人生。南無阿彌陀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