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念與共修(象山慶25.3.16)
問1.淨土門專稱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但我也愛稱念其他諸佛菩薩,如藥師佛、觀世音菩薩。會不會影響日後往生「彌陀淨土」?
慶答:若您的「信、願、行」都很確定是以【阿彌陀佛極樂淨土】為主,每日的念佛功課之餘,偶爾禮拜、稱念其他佛菩薩,且功德「迴向」於往生極樂,也可以。只是可能較「分心」或「迂迴」而已。
我學佛50年,沒有「宗派」的觀念與限制,也不因「信仰」而排斥「學術」。許多年前,曾修學彌勒菩薩法,求生兜率內院。經常誦讀《彌勒三經》,抄寫經文......。也曾持誦《金剛經》《普門品》,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……,而今,歸入淨土門,就一心持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;在解門則依舊「廣學」佛教一切經論及宗派教理,乃至所謂外道的儒,道,耶,回,及其他新興宗教的思想。
《中阿含.說本經》,東晉.瞿曇僧伽提婆/譯:
「人壽八萬歲時,此閻浮洲極大富樂,多有人民,村邑相近,如雞一飛。……唯有如是病,謂寒、熱、大小便、欲、飲食、老,更無餘患。……有王名螺,為轉輪王,聰明智慧,有四種軍,整御天下,由己自在,如法法王成就七寶。……千子具足,顏貌端正,勇猛無畏,能伏他眾。彼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,不以刀杖,以法教令,令得安樂。……布施沙門、梵志、貧窮、孤獨、遠來乞者,……彼施此已,便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……無上梵行訖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: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」……世尊從尊者阿難受此金縷織成衣已,告曰:「彌勒!汝從如來取此金縷織成之衣,施佛、法、眾。所以者何?彌勒!諸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,為世間護,求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。」
問2.我家附近,有一個不是「淨土專修」的道場,每週舉辦「念佛」共修,我想就近參與,是否可行呢?
慶答:最好先在淨土專門教理上越深入、越熟悉,才能少疑惑、不猶豫的念佛到老。行持上,仍以「個人」日常生活隨時隨處的「憶佛念佛」成了習慣為主;想參加共修也可以--各有優缺點;但不論踏入任何團體,就有大眾的規約與集體的熏習,也必然伴隨該團體所依循與認同的「教義」與「行法」,其無所不在的影響力與約束力,可能給人先入為主的偏見與成見;並進而要求每個成員「常來」道場並做「志工」,若因而引發人際的貪嗔、是非,甚至滋生某些新的障礙與煩惱,也是難免的。這些有利必有弊的事實,應須先了解、評估,免得因一時興起與方便,到後來難以脫身,或不歡而散。
可先瀏覽、思維他們的「念佛」理論,是否相應。其次,也可先觀察、試作他們「線上念佛共修」;之後,再作研判、下決定,我都樂觀其成。南無阿陀佛
淨土門無限的寬廣,三根普被,利頓全收,含攝了八萬四千法、十方三世機,這是彌陀的大悲,眾生的福氣,或許不應被人為的見解(宗派)所拘限,把路走窄了,乃至依個人的理解與詮釋,獨斷自是的判定「何種人」能往生,或「怎樣作」才易生? 南無阿陀佛
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與看法,也難免個人的盲點與偏執,僅供參考,敬請指教。謝謝